网站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通往春天的列车》平庸?蹩脚的还原东北往事

时间:2020-09-26 08:22:04 浏览:747次


专稿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是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在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尾声,模糊现实与神话意象的笔触,将一幕或将无可挽回的东北残酷往事,推向一路通途的理想平原。


望着《通往春天的列车》结局载着被侮辱与损害的主人公李大川一路向南的绿皮列车,第一时间浮现笔者眼前的,正是作家双雪涛所书写的“冰河平原”。不同的是,这份由逃离带出的“解脱”,无论从剧作理念还是背景现实上看,都无法称之为一种升华或一次解决。


影片开篇,已然似实而虚地点出主人公人生列车“变轨”的原因:即将被火车配件厂买断工龄而下岗的他,却因被误认为偷厂里零件的贼而遭“裸辞”。为拿回那笔理应属于自己的“铁饭碗”买断款,李大川开启了蹲守真小偷的漫漫寒冬之旅。偶然在废品站捡到的一块“同款”火车零件,为他重新燃起生活归轨的希望……


《通往春天的列车》:李岷城饰李大川


不同于同类类型电影以此为轴、紧凑而离奇的叙事方式,导演李骥在一次次可快速制造剧情“爆点”的时机,却不疾不徐地展示着贫贱夫妻家族景观、东北饭局家常甚至残疾人代步车“骑手”生态等需要“细火慢熬”方有味道的段落。


这样的尝试是否为影片带来了成功呢?或许在评奖维度,它曾无限趋近。在去年十月,《通往春天的列车》入选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唯一的竞赛单元。不过最终,该单元最高奖“新浪潮奖”,还是被颁给了更具奇观性的伊拉克电影《绝命海法街》与越南电影《瘦弱少年》。


《通往春天的列车》釜山入围海报


重工业没落、青年人才流失……这些在人们脑海已打上东北烙印的现象,早在世纪之初便被用纪录影像呈现于世界眼前。近20年后仅以演绎影像触碰并无差别的题材,未能登顶浪潮之巅可以想见。


而导演似乎有意偏向新浪潮式粗糙、试错般不计空间、道具年代感的拍摄模式,也更让影片表意趋于陈旧与怪异。片中,一句“他微信也不回”的台词,暴露着其时间背景至少在微信广泛普及的2014年前后。可带着浓郁上世纪90年代范儿的工龄买断、倒卖工厂零件等桥段,早已不是近十年东北年轻一代所经受的痛苦。



被寄予厚望的演员任素汐,在《通往春天的列车》中饰演主人公怀孕在家的妻子苏芳。可观众没有盼到她曾在《驴得水》《无名之辈》中自然倾泻的饱满情绪,却只等来有如清汤寡水的装饰情绪。


《通往春天的列车》:任素汐饰苏芳


在当代框架内偏要书写旧日苦痛的剧作,犯着比对任素汐的选角误用或误读更大的错误。同大批在外地发展的东北青年一样,导演李骥在执导这部处女作之前,已经有着多年“海漂”“北漂”的经验。


即便将影片发生地点设立在老家齐齐哈尔,可他处处蹩脚还原老一辈口中东北往事的影像,仍时刻显示着其对于东北在地青年一代生活状态的陌生。


《通往春天的列车》导演李骥


在十年前同样书写东北“下岗往事”的《钢的琴》中,将时间背景就放在1990年代的张猛已然放弃对苦楚锱铢必较的笔法,转而用一场颇为魔幻的钢琴DIY秀,将一代人的东北回忆释放得轰轰烈烈。


十年之后,这趟从东北开向幸福的列车,显然更不需要靠搜索破败往事的时光机与放大镜提供动力。



对于电影《通往春天的列车》,作为地道东北人的《看电影》杂志主编黄海鲲(阿郎),同样在做客《今日影评》节目时给出了“平庸”评价。


文/康康
资源名称:《通往春天的列车》平庸?蹩脚的还原东北往事进入下载页面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文章-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