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因类型片“出圈”,但这些青年导演不想被定义!

时间:2020-09-01 08:25:36 浏览:1201次


专稿 近年来,电影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青年导演们用风格多样的作品,坚守着传统和规律,开拓新鲜的技术和表达,给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去无限新的可能。


8月28日,持续“关注青年”、“发掘新人”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邀请董润年、李霄峰、赵霁、王冉、白雪、韩杰、鹏飞、霍猛等多位电影人参与论坛,围绕“类型片”“文艺片”这两类和青年导演关联尤为紧密的创作内容展开讨论。


电影频道主持人瑶淼


表现手法≠类型

不要被“类型片”概念局限


眼下,不少“类型片”不仅在市场中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也帮助许多青年导演成功走入主流视野。


董润年、李霄峰、赵霁和王冉四位导演过往的创作涉及软科幻、犯罪悬疑、动画、青春等多种题材,但对于本场“青年创作者与类型探索”论坛赋予的“类型片”“类型片导演”标签,他们却并不完全认同。


编剧、导演董润年


从编剧跨界执导了《被光抓走的人》的董润年更愿意把“类型”看做商业电影发展中形成的与观众的“契约”:“看到这个电影类型,我就知道应该期待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类型片。”每一个类型的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都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格式,例如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如何让他们的反应达到我们预设的水平,而创作者则需要尊重这样的基本规律。


《被光抓走的人》


李霄峰新作《风平浪静》刚刚在本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被评为“特别推介影片”。如果按照类型划分,这是一部标准的现实题材犯罪电影,但他认为,拍了三部电影,自己也并没有被类型片定义: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此前的《灰烬重生》,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进行创作的,永远是类型外壳下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情感。


《风平浪静》


去年带来一部另类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导演赵霁则直言:“我们要先把类型和表现手法区分开。”


导演赵霁


动画常常被拿来作为类型片讨论,但在“动画”的大框架之下,它可以包容任一一种甚至几种类型。例如《白蛇:缘起》本身包含的爱情元素、还有《被光抓走的人》中的科幻情节,甚至是《风平浪静》这类犯罪题材作品,“不要框住类型片说它只能做什么,动画都可以实现。”


王冉导演的《闪光少女》曾在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荣获最佳处女作奖。在一众青春片扎堆“疼痛”、“怀旧”的当时,这部影片用“民乐”、“二次元”等元素让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眼前一亮。


《闪光少女》


对于赵霁导演提出的不要被“类型片”概念局限,王冉非常认同,21世纪的电影作品,几乎已经不存在“单一类型”,而是走多元化路线,“(类型片)创作的成功,要么是你讲一个谁都没有讲过的故事,要么就是把大家都听过的故事用一种不同的寻常的方式讲出来。”


导演王冉


对于眼下“类型电影”的创作环境,几位导演都抱持乐观态度。不过董润年仍然认为,属于类型片的市场份额还“远远不够”。


从创作本身来看,涌现出来的作品仍集中在科幻、动作、悬疑、武侠,同质化严重;而票房方面,榜单前十名的作品占据了80%的票房,而应该作为中流砥柱撑起市场的类型电影并不多:“这对鼓励多样性创作来说还不够好,只有(市场)良性循环起来,才能层出不穷的出现作品。”


作者电影是“坚守和责任”

用作品培养观众观影习惯


当天的“类型探索”论坛尾声,董润年向青年导演们发出呼吁:“大家的创作容易从文艺片切入,但我希望有更多有才华的人能进入商业电影的领域。”


文艺片很多时候被视作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之作,而当天参与“青年创作者与艺术表达”论坛的几位导演,就都带来过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导演白雪


白雪在创作《过春天》时做了超过2年的社会调查,那段时间,她像是在“用眼睛拍纪录片”,观察是她的创作方式,而她观察到的生活,最终被拍成了电影。


白雪总结,相较类型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作理念,很多文艺片则走的是“提出问题但并不给你答案”的路线。这种特性很多时候会让观众感到“虚无”,也决定了文艺片注定的“小众”、“私密”取向。


《过春天》


《Hello!树先生》的导演韩杰也在拍电影的过程中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探索文艺片特有的“艺术性”。他认为,正因为作者电影的艺术性,导致了它和主流审美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是“截然相反”,也能是“超前引领”,因为它是探索性的,这也行文艺片和类型片结构方法上的最大区别。


导演韩杰


曾执导《米花之味》和《又见奈良》的鹏飞导演用一句话总结了多数文艺片在上映时遇到的“矛盾”——观众想看什么,而我又想给观众看什么。


导演鹏飞


他目前拍摄的两部作品都是“提出问题但不给答案”的开放式结局。但创作中,鹏飞认为自己也在或多或少考虑着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我喜欢把有点悲伤的故事用喜剧外壳表现出来,这样比较轻盈,观众更容易接受,可能这也是商业性的一种,但同时我也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有一些思考。”


拍摄《又见奈良》,让鹏飞有机会前往日本,了解生活在当地的遗孤的生活。而日本导演竹内亮的《好久不见武汉》,则是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了武汉长达数月的抗疫故事。


《好久不见,武汉》


拍摄这部纪录片时,竹内亮一直都是亲自完成采访,他认为这样更能有文化“冲突”的魅力。他还笑说,日本将剧本叫做“脚本”,在自己的理解中,“脚本”就是用脚走出去,观察社会,然后才能写出来的文字。


日本导演竹内亮


无论“类型片”还是“文艺片”,在这些青年创作者看来都是需要“坚守”的。导演霍猛将他们和“商业大片”进行了区分,大制作影片像“酒”,可以释放情绪,但只看一种电影目光会变得狭窄,他希望用作者电影来呈现真实,促进大家对不同社会现象、不同世界观的相互理解。


导演霍猛


韩杰则认为,尽管从自己的学生时代起,文艺片和市场的“矛盾”就没有间断过,但他始终坚信,电影行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促成,每个电影人都要有这份坚守和责任感,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只是电影能够带来的票房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文化内涵。


近几年包括《过春天》等文艺类型作品在市场中收获的认可,都令创作者感到振奋。白雪表示,观众的观影习惯培养势必需要时间,而这也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现,帮他们开拓视野。



文/Bucky 图/杨楠
资源名称:因类型片“出圈”,但这些青年导演不想被定义!进入下载页面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文章-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