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十年·如影——北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举办

时间:2020-08-25 20:33:35 浏览:1171次


十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它是往昔的成熟之径,又是未来的起步之始。8月23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特别策划的“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暖心开场。嘉宾们围绕着未来北影节如何明确定位,继续奋进;科技将如何为北影节发展赋能;评奖的根基、价值取向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市场如何进一步优化合作方向;线上电影节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等核心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开了面对无限风景的未来之门。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杰群,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滔,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中磊,导演陈思诚、陆川、文牧野,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李迅,知名影评人、北影节展映单元策展人沙丹,首位“天坛奖”最佳女主角颜丙燕,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最具商业潜力奖获得者杨子、影迷代表王子沺等。


“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现场


十周岁的北影节积极进取、步履不停,它追求的是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格局,更新的浪潮,为此,“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广纳良言,有的放矢,而嘉宾们也是妙语频出,答疑解惑,既勾连起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助力电影人“梦圆”的情怀,又对于未来北影节如何继续突破、奋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建议,电影人的交流与分享让现场感受到北影节乃至整个电影行业破局创新、华丽转身、团结一致的坚定信念。

“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以“梦圆、突破、奋进”三个维度逐渐深入,围绕着北影节职能、北影节未来发展方向、北影节如何应对挑战展开了充分探讨。嘉宾们视野开阔,观点鲜明,从北京国际电影节对于新锐力量的扶持,到特殊时期北影节生态是否会迎来一次洗牌,科技是否会催生新形态的北影节等问题,侃侃而谈,既有对于北影节十年来的深情回眸,也有对于未来的诚恳激励。


“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现场


1 梦圆:北影节已成为人才孵化的重要平台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杰群在论坛伊始致辞,她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十年成长发展与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唇齿相依、如影随形,十年如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电影市场的风向标、新人新作的孵化器、城市文化的金品牌,北京国际电影节经过10年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电影文化交流盛会,倍受国内外电影机构、影人、影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杰群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我们相聚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回顾总结,凝聚共识,携手同行,在危机中育生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助力北京国际电影节从第一个十年向下一个十年扬帆启航,助力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星光不负赶路人。”


十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了一道桥梁,帮助中国电影人特别是青年导演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坚定自己的电影之路。这一点,著名演员颜丙燕和青年导演杨子深有体会,他们参加了十周年主题论坛的“梦圆”环节,回顾了参与北影节的历程与体验,通过十年来的个人收获,映射北影节和中国电影的成长。


2013年,颜丙燕凭借影片《万箭穿心》中的精彩表现,成为2013年首位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最佳女主角。《万箭穿心》因出色的情感张力和人文关怀气息被誉为“2012年最好的华语片”,北京国际电影节对这部影片的青睐显示出了其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对小成本艺术片的极大鼓励,凸显了电影元素本位的专业态度,对于电影人是一种很大的激励。


首位“天坛奖”最佳女主角颜丙燕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能够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首位最佳女主角奖,颜丙燕表示,这对她而言是一个很幸运的鼓励。对于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颜丙燕表示对李安等大导演的大师班讲座很感兴趣,“我觉得这个可能对于很多电影爱好者、业内电影人来说,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反正我是很想去听一听的。”


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最具商业潜力奖获得者杨子


而杨子导演曾带着电影作品《喊·山》参加过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并获得了“最具商业潜力奖”,从北影节项目创投展露头角的他,现在已成为业界知名导演。在杨子看来,今年在大半年时间里,每一个从业人员、电影人好像都在自己的阵地里孤军奋战,“电影节的如期举办,可以形容成一种补给,既让从业人员看到现在中国电影依然拥有非常旺盛的战斗力,同时补给的是一份信念,可以让大家更加的坚守自己的梦想,也会坚信中国电影一定会回到曾经的那个繁荣。”


2 突破:北影节拥抱变化、勇敢破局


十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快速成长有目共睹,日益增强的业内凝聚力、逐年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愈发全面的产业覆盖率和高瞻远瞩的行业指引力,都在展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强大能量与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在紧跟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时地刷新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水准。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涌现出新的作品形态、新的现象、新的热点,形成了电影产业的新格局。中国电影正在走向一个健康、活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而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因此在不断地进步、屡屡创新,为提升中国电影创意空间和全球语境下中国文化的银幕魅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滔


“突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内在动力,也是永葆活力的秘笈,“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的“突破”环节,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滔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她表示,今年举办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非常特殊,“特殊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这是第一个十年,还在于疫情暴发之后,很多朋友都很长时间没有走进电影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就像历经风雨一样,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而在这个时候召开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告诉所有人,就像梦想永远不会缺席一样,我们的电影也永远不会落幕。”


徐滔表示,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加开了露天展映的板块,放映《中国机长》,《庐山恋》等影片,她希望观众们能够拿出一部电影的时间,坐在板凳上,摇着扇子,喝着汽水,回到那个最纯真的年代。“这是电影的瞬间,也是电影的永恒,说实话,时光再长也是一个又一个的瞬间组成的,说实话,瞬间再短,只要有了特殊的意义,足够的瞬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这句话,在北京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只是一个瞬间,然而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来北京看全世界最好的电影,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对全球影迷永恒的情书、承诺和约定。请大家相信,只要有电影在,只要有我们在,只要有爱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永远等你来。”

3 奋进:电影人韧性十足


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年轻的电影节,在迎来十岁生日的时候,遇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然而,中国电影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节点,伴随着全国影院相继复工复产,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实力回归,这是无数人齐心协力、努力奋进的结果。


在“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中磊,著名导演陈思诚、陆川、文牧野,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李迅,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策展人、北影节展映单元策展人沙丹作为嘉宾谈及了疫情以来作为电影人工作和生活上发生的变化和挑战,并且从各个角度回忆了自己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记忆和对北影节的印象,几位嘉宾认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在这个时刻举办具有独特的意义,话语之中也对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未来寄予厚望。


王中磊兴奋地表示,2020年周末票房的全球纪录由中国电影诞生的。他说:“7月20号,中国的电影院终于等来复工的一天,在那一刻我们非常的激动,我也主动和电影局商量,我们愿意拿出自己优秀的影片,作为复工之后投入市场的电影。”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中磊


王中磊表示,中国电影人韧性十足,在迅速恢复,“我觉得整个中国电影人都动起来了,我们也看到十一档期已经有四五部非常主流的电影宣布档期了,这个证明我们这个市场会延续快速的恢复发展。”

陈思诚表示,面对疫情,作为电影人,应该更宏观的去思考,包括这次疫情给整个人类带来的改变,“我们伺机而发,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讲,我们国家的优越性在这次疫情中得到特别大的凸显,我们现在疫情的防控变成全世界最好的,而且我们现在电影市场在逐步的恢复。”


著名导演陈思诚


陈思诚谈起自己在《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创作,他透露:“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空间线,分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讲五个故事,其实主要讲的是这些年以来人们发生的变化,我们去年接到任务的时候很明确,就是要做一个喜剧,我最后选择了贵州。”


著名导演陆川


陆川在创作新片《749局》时也正值疫情期间,他说:“我觉得我在这次疫情中一直目睹着武汉同胞的生死,也对我自己做电影有很多的触动。拍电影和成长有关,因为这是一个大时代、小人物,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面前都是小人物,你内心的感受都会反哺到创作中间去,我们在拼命从这个经历中间吸取营养,去反哺到这个电影里。”


4 适应新潮流:北影节全方位助推创作


作为电影节的常客,几位电影人是否感觉到电影节对自己创作的助推?陆川说:“电影节是一个电影人的盛会,也是一个电影的盛会,是传播电影文化的盛会,是一个非常棒的机会,电影是一种真正没有国界的语言。”


著名导演文牧野


文牧野也表示,电影节会带给自己很多养分,“首先是给了我一个目标,至少是早期的目的地,我拍一个电影要去哪里,我至少不是一个漫无目的拍摄,同时电影节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嘉年华,电影不止是去竞赛,它带来的是快乐。”


李迅从全球电影节观察、电影研究教育角度感受北影节的姿态,他说:“北影节是全方位的,不仅向有影响力的商业潜质的电影,也向艺术电影、向实验的电影去开放一个展示的舞台。”


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李迅


在过去的十年,北影节一直在顺应科技潮流做了各种新的尝试 ,包括着力打造VR单元,今年则尝试了线上展映。李迅表示,自己参加了十年的选片,从北京国际电影季,再到现在的电影节,我感觉越来越好,这其中包括在设置单元中体现出来的前沿性。

5 未来:寻找互联网与传统电影的良性发展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让一切既往的速度和界限都在逐渐打破,它缩短了院线与互联网的窗口期,也给未来电影节走向带来了新挑战,比如,电影节展映影片实效性是否会面临冲击?电影节的作用是否还会保持原状?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分别会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是北京国际电影节需要在新时代运用新思维解决的问题。


王中磊表示,电影节的作用和影响力不太会受线上线下的影响,反而是互联网可能会助力于电影节的推广,扩大它的影响力。但王中磊也坦承,窗口期的缩短会影响电影院放映的吸引力,改变人们去影院的习惯,对电影院整个市场有较大的冲击。


陆川也表示,自己不拒绝互联网,甚至在尝试网络项目。陈思诚并不认为流媒体与传统电影一定会融合,在某些作品上,反而会泾渭分明,所以要拍摄让人们进影院的电影。文牧野也同意陈思诚的观点,“观众一定要在大的场能里边,才能感受到触及灵魂的那个震颤的能量。那种大,不是工业的大,而是能量的大,但是这种能量是要通过工业给予的。”


李迅则表示,商业性非常强、规模非常大、投资非常高的电影,一定要去商业院线看,但随着技术的日常化,而且随着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一定会在形式、结构、人物、叙事上面与之相应的新的表现方式。


6 寄语:把北京拍的更美丽


“十年•如影--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现场


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来说,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同在,几位嘉宾深信,北京作为中国影视高地,具备举办国际电影节有着独特优势,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电影节品牌。

资源名称:“十年·如影——北影节十周年主题论坛”举办进入下载页面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文章-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