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假如说,关晓彤的新角色“胖”出了新高度,你会想看吗?10月30日,由关晓彤、黄景瑜、官鸿联合主演的《月半爱丽丝》正式上映。
影片讲述了胖女孩林晓曦(关晓彤 饰),因一次意外摇身变成大美女爱丽丝,继而与音乐才子韩冰(黄景瑜 饰)以及人气偶像黄可(官鸿 饰)产生情感纠缠的故事。
影片从肥胖群体角度切入,主打爱情喜剧元素,在市场上属于相对小众的存在。截至发稿前,该片票房不到1000万,从目前的口碑和票房走势来看,其或无法在市场上掀起较大水花。
实际上,此类以“肥胖”为卖点的电影,并不好拍。迄今为止,这类电影能产出优秀口碑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豆瓣评价上,《瘦身男女》评分6.9,《胖子行动队》4.2、《肥龙过江》4.8。
01
付出
从昔日的《瘦身男女》到如今的《月半爱丽丝》,纵观这些影片,我们不难发现,“瘦”、“胖”、“肥”或“月半”等与身材形象有关的线索早已藏在片名之中。
换言之,以“肥胖”为切入角度的电影,主角人设都十分鲜明。胖,成为了对角色的要求,也成为了角色的突破口。
借助特效化妆增胖,是目前这类电影操作的主流方式。无论是《月半爱丽丝》还是其他同类作品,绝大多数的主角几乎都是采用“化妆”的方式为自己“增重”。
据了解,《月半爱丽丝》中,关晓彤每天差不多要化四个小时的特效妆。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她已经要在片场的化妆间候场。化妆师会把一块又一块的硅胶贴到她的脸上形成假皮肤,继而用刷头把假皮肤刷成跟真皮肤一样的颜色,最后再帮她戴上硅胶手套和腿套。
如此看来,要变身成170斤大胖妞,并不容易。关晓彤也坦言,特效化妆的滋味并不好受:“化妆和卸妆的时间都特别长,穿上硅胶衣服之后,行动不方便,有时候连吃东西都是困难的。”
跟关晓彤一样,拍摄《瘦身男女》的时候,郑秀文也曾为特效化妆付出代价。那时的胖子特效妆,差点影响到了她的健康。
该片的特效化妆师Steve透露,特效化妆需要把硅胶粘贴在演员的皮肤上,但连续粘贴时间不能超过8个小时。无奈那时导演为了抓紧进度,硬生生每天要郑秀文拍10多个小时,对她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耗。
拍《胖子行动队》的包贝尔,同样如此。他曾在采访中回忆,(特效化妆拍摄时)从头到脚都用胶水糊满硅胶,相当于把自己关进以个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因为长期闷在里面,后来身体还开始起热痱子、长水痘,甚至出现皮肤溃烂。
比起普通化妆,特效化妆需要耗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甚至会影响演员的身体状况。作为“肥胖”卖点电影的主角,他们显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或许观众可能会感受到,“肥胖”卖点电影的主要逻辑就是以喜剧化的表达手法,诠释肥胖人群的励志故事。只是没想到,在银幕之后,这类电影主角由瘦至胖的“变身”过程,同样励志。
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此类影片的幕后特辑,喜欢聚焦揭秘演员特效化妆的艰辛,并以演员进行特效化妆之后的颠覆形象为主打亮点,力求用“励志感”与“颠覆感”吸引观众为之走进影院。
02
结果
诚然,透过了解影片的幕后故事,观众可能会认可演员的付出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对演员特效化妆后的造型与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胖子特工队》,是包贝尔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以胖子特工角度出发,该片主打喜剧元素。
他在筹备电影的时候,曾多方综合衡量得出喜剧意味最浓厚的体型,大概就是三百斤左右。由于当时的他只有120斤,自然增胖很难达到这样的体重。于是,包贝尔便找来了全国最好的特技化妆团队帮自己“变身”。
特效化妆加持下的“超级胖子”形象终于亮相 ,乍一看,还挺顺眼。但细心观察下来,就有观众发现,除了脸部与身体“胖了”之外,包贝尔的十个手指依旧纤细。诸如此类的造型漏洞,让他们直呼出戏。
此外,甄子丹版的《肥龙过江》,也曾引发观众热议。该影片是致敬李小龙电影《猛龙过江》的作品。从“猛龙”变成了“肥龙”,主角除了能打之外,硬性要求就是“够胖”。论打戏,甄子丹毋庸置疑。但要谈到“肥龙”的设定,甄子丹则需要在身材上作出改变。
因为在《肥龙过江》之后接连签约了其他电影,甄子丹最终选择了以特效化妆的方式为自己“增胖”。穿上厚硅胶服装之后的他,身体的灵敏度大幅降低,甚至无法控制好脸部表情,很大程度会影响发挥。
因此,他只好一点一点地适应“增胖”后的身体,然后不断地练习带妆拍打戏。“每天拖着几十磅的特效妆,动作很难舒展。”回忆起那段日子,甄子丹直言,每次卸妆的时候,身上几乎全是汗水。可惜的是,他所流下的汗水,似乎并未给他带来太多回报。
相反,造型上,他被观众吐槽脸上的硅胶感重。由于在诠释上没有契合肥胖人群的表现,他所饰演的“肥龙”,也招来了观众们的诟病。简而言之,吃力不讨好。有时候,“肥胖”卖点电影所做的努力铺垫,未必能换回主创们所期待的辉煌成绩。
03
市场思考
事实上,“肥胖”卖点电影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01年,《瘦身男女》便一举收获了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涵盖“最佳电影”“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的5项提名,成为了该类电影为数不多的佳作。
然而,近20年过去了,国内似乎仍未能有超过它的同类作品。或受疫情影响对院线上映信心不足,本来预计今年上映的甄子丹版《肥龙过江》,甚至选择了“院转网”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究其原因,是肥胖卖点电影市场不够广阔还是化妆增胖的演员不够给力?不可否认,当下的社会审美,是“以瘦为美”。比起走进影院看“胖子逆袭”,观众似乎更愿意在影院里看“颜值代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肥胖卖点电影所占空间不够广阔,是不争的事实。
更遗憾的是,从作品本身的角度看,近年的肥胖卖点电影似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甚至是粗制滥造的窘况。
这体现在此类影片的特效化妆水平,大都数仍停留在20年前《瘦身男女》的程度;剧情表现爱玩老梗,创新不足;作品立意,挖掘不深,显得隔靴搔痒。更有甚者,是打着肥胖题材作品的旗号来调侃肥胖人群的身体缺点,进行人身攻击。
这样一来,影片固然会让观众觉得“生理不适”,无法展现出该有的竞争力,甚至容易沦为低口碑之作。
诚然,值得庆幸的是,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肥胖人口规模超2.5亿人,肥胖人群规模的发展,以及由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意味着,如果肥胖卖点电影发挥的好,市场优势将会十分明显。
因为它不仅容易让广大肥胖群体产生共鸣感,同时也可以让普通观众增加对该群体的关注,增加口碑热度发酵的广度。未来,深刻挖掘市场需求,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肥胖卖点电影,或将迎来更广阔的天空。